醫療新知 2023-09-23

傷口換藥DIY

頭部外傷注意事項

運動傷害處理

拐杖使用說明

輪椅使用說明

中大健走路線

中大健走注意事項

CPR

  • 什麼是心肺復甦術?

    心肺復甦術 (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 ,又簡稱為C.P.R 。是人工呼吸與心臟按摩兩種技術之融合!
    當一個人受到某種外界傷害或某種疾病發作時,其心臟或肺臟暫時失去功能,造成所謂的「心肺功能停止」。而將停止跳動的心臟使其恢復跳動,停止呼吸的肺臟使其再度發揮功能,避免造成「真正死亡」的救人方法,叫做「心肺復甦術」。
    呼吸或心臟停止,只要超過四到六分鐘,腦部細胞就開始死亡。 目前救護車只搬運不進行急救,再加上塞車,活命的機會還剩多少? 求人不如求己,因為國內學會心肺復甦術的民眾不超過百分之一。 當親人發生意外時,如果你懂得心肺復甦術,就可以避免遺憾發生。

  • 心肺復甦術的適用情況

    溺水、觸電、呼吸困難、藥物過量、異物哽塞、一氧化碳中毒、心臟病...等,造成呼吸、心跳停止的情況均應施行。

  • CPR進行時機

    2010成人、小兒和嬰兒基本救命術之比較(新生兒除外) 步驟/動作 成人
    八歲或八歲以上
    青少年開始以上 小兒
    一至八歲
    一歲至「青少年開始」 嬰兒
    小於一歲 確定反應和呼吸 (叫) 呼喚並輕拍患者肩膀,確定有無反應 檢視患者有無適當的呼吸(沒有呼吸或僅有喘息) 呼叫 (叫) 高聲呼救,自行打119或請旁人打119 若急救者只一人,而患者為八歲以下, 或外傷、溺水、藥物中毒,可先進行5個循環之CPR CPR順序 C-A-B 胸部按壓(C):檢查患者有無脈搏不超過10秒(僅醫護人員需執行) 按壓位置 兩乳頭連線中點 (或劍突上兩橫指) 兩乳頭連線中點下方 按壓方式 雙手掌根 單或雙手掌根 食中指或雙拇指 用力壓 至少2英吋或5公分 約2英吋或5公分 約1.5英吋或4公分 快快壓 100~120下/分鐘 胸回彈 胸部按壓之間應讓胸部回彈至原來位置 莫中斷 胸部按壓盡量減少中斷,如需中斷以不超過10秒為原則 兩分換 醫療人員應2分鐘換手一次 呼吸道(A) 壓額舉頜法(醫護人員對疑似創傷者使用推下顎法) 呼吸(B) 2次人工呼吸(每次吹氣時間約1秒,勿過度吹氣) 胸部按壓-人工呼吸比例 30:2
    (一或兩位急救者) 30:2(一位急救者)
    15:2(兩位醫護人員) 重複30:2之胸部按壓與人工呼吸,直到病患會動或119人員到達為止; 若急救者未受訓練或人工呼吸技術不純熟、不敢做,則做連續之胸部按摩 如有移動或呼吸,則仍需繼續維持呼吸道通暢,或將病人擺位成復甦姿勢 去顫 體外自動電擊去顫器 使用成人貼片,禁止使用小兒AED/小兒貼片 使用小兒AED/貼片,若無則用成人AED/貼片 優先使用手動去顫器,若無則用小而AED/貼片,再無則用成人AED/貼片 藍色粗斜體為醫護人員版

  • 哈姆立克急救法:(異物哽塞處理法)

    • 異物哽塞者之國際手勢
      傷患用手抓住自己的喉嚨,通常無法說話,可能有呼吸困難及咳嗽的現象
    • 傷患意識清醒
      施救者站在傷患後面,一手握拳並以虎口面放在傷患肚臍與劍突之間的腹部,另一手放在拳頭上並緊握。
    • 重複作壓迫動作
      施救者雙手重複作快速往內、往上壓迫的動作,直到傷患將異物吐出或傷患喪失意識為止。
    • 若傷患喪失意識
      (1)將傷患安全的仰臥地上
      (2)求援:將傷患位置擺正,119 求援
      (3)檢查口腔,如有可見異物將其挖出
      (4)施救者為一般民眾,較難準確檢查有無脈搏;如無反應及無正常呼吸,開始進行胸部按摩與人工呼吸 (30:2) 的循環方式施救,直到有他人接手、119 人員到達或傷患會動。
      (5)氣仍無法吹入 (異物未被清除):進行胸部按壓:人工呼吸 (30:2) 的循環方式施救,每次吹氣前檢查口腔,取出可見異物。
      (6)繼續挖 (取出可見異物)→吹 (兩次人工呼吸)→壓 (胸部按壓 30 次) 的步驟,直到生效或他人接手。

認識禽流感

何謂禽流感?

禽流感(又稱鳥流感)是一種由禽(鳥)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感染。此病毒自然存在於鳥類的消化道中,一般不會因此而發病。禽流感病毒可分為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兩種。受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鳥類,呈現羽毛明顯凌亂,食慾減退,停止產蛋,雞冠呈紫色,病徵開始出現後迅速惡化,家禽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致死率可高達80%以上。
禽流感病毒通常不會傳染給人,但自1997年以來已有數例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報告。目前H5N1型禽流感病毒因基因突變造成可禽傳人,一段時間後並與人類流感病毒進行基因交換,若適應於人體即可有效地人傳人,則將導致全球性、致命性的人類流感大爆發。所以流感大流行又稱「殺手流感」或「超級流感」。禽流感病毒種類很多,目前以H5N1造成大流行的可能性最大。

禽流感病毒與人類流感病毒有何不同?

A型流感病毒具有多種不同的亞型。這些亞型係依據A型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集素(HA蛋白),以及神經胺酸?(NA蛋白)配對而成。A型流感病毒的HA蛋白有H1~H16等16種,而NA蛋白可分為N1~N9等9種,所以HA和NA可配成144種不同的亞型。一般我們所稱的禽流感病毒係指存在於禽鳥類中的A 型流感亞型病毒;而人類流感病毒則是指存在於人類的亞型,目前有H1N1、H1N2和H3N2三種。A/H5N1禽流感病毒亦稱為「H5N1病毒」,是一種主要存在於鳥類的A型流感病毒亞型,通常不傳染給人,1961年在南非從鳥類(燕鷗)中首次被分離出。H5N1病毒在鳥類中傳染性非常強並可致命;自 1997年以來,亦有人類遭受該病毒感染個案及致死案例。由於人類A型流感病毒的一些基因部分可能來自於鳥類,A型流感病毒不斷地變化,可能在一段時間後產生在人類之間具傳播力的亞型病毒。

禽流感如何傳播?

遷移的水鳥可能攜帶病毒感染家禽,禽群一旦遭受感染,病毒會存在於感染鳥禽的糞便或呼吸道分泌物中,隨著病禽移動而污染設備、車輛並傳播至另一禽群。病原亦可透過共同飲水、飛沫或空氣傳播平行感染同一禽群。大部分的禽鳥類都會感染家禽流行性感冒,目前發現家禽流行性感冒也可傳染人類。水禽類如水鳥、鴨可能是禽流感病毒帶原者,而陸禽如雞、火雞、鴕鳥感染則造成大規模死亡。目前研究調查資料顯示,H5N1禽流感病毒已漸跨越宿主障礙,而感染到豬、馬及貓科動物(貓、虎、果子狸等),因此禽流感可能經由候鳥過境及其他未經檢疫的活體鳥禽的輸入而傳入台灣。

人類感染禽流感有哪些症狀?

人類感染禽流感初期病徵與人類流感相似,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痛、流鼻水、咳嗽、喉嚨痛及結膜炎(如荷蘭之H7N7感染者),另據越南感染H5N1的病例資料顯示,亦有腹瀉的症狀發生;而後期則可能發展為高燒、肺炎、呼吸衰竭、多重器官衰竭及死亡。

禽流感有沒有藥醫?

有的。抗流感病毒藥劑目前有兩類,一類係屬M2蛋白抑制劑,如Amatadine,但已知目前的H5N1病毒具抗藥性且具較多副作用;另一類為神經胺酸抑制劑,如:Oseltamivir (Tamiflu)、Relenza,它對A、B型流感均具良好治療效果,但需於發病後48小時內服用,使用後可縮短病程、減輕疾病癥候嚴重度、減少併發症發生率。此類抗病毒藥劑對於禽流感病毒如H5N1亦可有療效。抗病毒藥劑係屬處方用藥,故需經醫師指示下才能使用,以防止產生抗藥性。

國人應如何避免禽流感?

1. 避免接觸禽鳥及其分泌物,若不慎接觸,應馬上以肥皂澈底清潔雙手。
2. 避免生食禽類及其製品 (包含蛋類及相關產品如鴨血)。
3. 非必要或無防護下,請避免到生禽宰殺處所及養禽場、活禽市場。
4. 禽畜業工作者於作業過程時,應穿戴個人防護設施,工作後,應做好清消工作。
5. 一般民眾平時應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注意飲食均衡、適當運動及休息,維護身體健康。
6. 有禽鳥接觸史、流行地區旅遊史之民眾,若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結膜炎等症狀,請戴口罩儘速至掛有新型流行性感冒採檢醫療機構標章之醫療院所採檢、就醫,並主動告知接觸史、工作內容及旅遊史等。

出外旅遊如何避免感染禽流感?

1. 非必要或無防護下,請盡量避免前往禽流感流行地區。
2. 如果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等類流感症狀,則旅程延期或取消。
3. 在旅途中避免接觸(包括餵食)禽鳥及其分泌物,若不慎接觸,應馬上以肥皂澈底清潔雙手。
4. 注意飲食衛生,務必熟食且避免生食禽類及其製品。
5. 返台入境時,若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等類流感症狀,請填妥「SARS 及其他傳染病防制調查表」,並戴口罩儘速至掛有新型流行性感冒採檢醫療機構標章之醫療院所採檢、就醫,並主動告知接觸史、工作內容及旅遊史等。

家裡如果有養禽類的人要怎麼辦?

1. 避免直接接觸家禽、鳥類或其糞便,尤其是幼童及老人等體弱者。
2. 接觸過家禽、鳥類或其分泌物後,要立刻用肥皂和清水澈底洗淨雙手。
3. 禽畜業工作者於作業過程時,應穿戴個人防護用具,工作後,應沐浴更衣做好清消工作。
4. 增強自己的抵抗力,實踐健康生活模式,包括: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減少壓力及不吸菸。
5. 維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
  如保持雙手清潔,並用正確方法洗手。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口鼻,並將痰涎或鼻涕用紙巾包好棄於垃圾箱內,然後洗手。
6. 做好自我體溫監測,如出現感冒症狀便要戴上口罩,儘速至新型流行性感冒採檢醫療機構採檢、就醫以免傳染他人,並向醫護人員說明曾與禽鳥接觸。

衛教資訊

民眾需自行購買口罩嗎?

可以。因為口罩非屬醫療藥品,任何人祇要有呼吸道症狀,就應該要戴上口罩,避免傳染他人,這才是良好衛生習慣,惟對一般民眾外科口罩即已足夠。但是政府或醫療機構本身亦應儲備,以應付大規模疫病發生時之緊急需要之用。

民眾需自行購買抗病毒藥物嗎?

不需要,而且不應該。就醫療法言,因為它是處方用藥,即服藥前應確認為何種疾病,依專業進行診斷,故應由醫師執行之。另從抗病毒藥劑資源來看,全球目前僅有一家藥廠製造生產克流感藥物,雖已擴充產能,但仍無法滿足各國所提需求,因此民眾若要自行儲備,則更容易造成恐慌,況且目前已有研究顯示,祇要能夠及早監測到疑似病例,而立即進行環帶圍堵措施,將能有效遏阻疫情之散播。而在感染後發病二日內用藥,即有相當好的療效,故不宜漫無目的、大規模進行預防性用藥,以免產生抗藥性。

為何今年要特別加強普通流感疫苗的注射?

因疫苗有其特異性,目前每年接種之流感疫苗係針對H1 及H3流感病毒製造的,而且該病毒基因非常容易發生變異,也因此為維持其成效有需要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最近幾年來,每年冬、春季節,除普通流感盛行以外,其它如SARS、H5N1禽流感人類病例也相繼發生,漫延全球,造成社會經濟重大危害,甚至可能影響到國家安全。因此,對於普通流感有疫苗可以事先預防,所以借助其高接種率,來控制與區別其它類似症狀的疫病,得以有效進行防治措施。

另外,H5N1禽流感疫情在許多亞洲國家的養禽場,愈演愈烈,如在冬季裡國人同時感染到人、禽流感病毒時,則可能造成基因重組,產出新的H5N1型流感病毒而且容易適應人類生理環境,屆時由於民眾都沒它的抗體保護,將可能帶來流感大流行的疫情,因此有必要特別加強「普通」流感疫苗的注射。

預防禽流感,請勿輕信不實產品廣告

隨著各界對禽流感疫情的關心,衛生署發現已有不肖業者,試圖以「預防、診斷禽流感」或「增加免疫(抵抗)力」等誇大不實的廣告,來欺騙大眾,促銷其產品。行政院衛生署特別提醒民眾︰目前衛生署尚未核准任何以治療或診斷禽流感為適應症的藥品或醫療器材,請大家不要輕信廣告而浪費金錢、危害健康。疫情防治最根本、最實際的作法,是大家平日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避免接觸禽鳥之排泄物、不生食禽類及其相關製品、並避免到養殖或宰殺家禽場所及到疫區旅遊,一旦有類似感冒症狀出現時,請即戴口罩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

衛生署將比照92年SARS疫情期間處理模式,與行政院新聞局及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共同聯手監控宣稱抗禽流感之產品。SARS疫情期間常見之不法廣告產品多為:精油、天珠、各類食品、環境清潔用品、空氣清淨機及冷氣機等電器用品,大多宣稱「預防、殺死、抑制、遏阻、隔絕環境中之SARS病毒」或「遠離 SARS」等效能,使民眾誤認為此類產品可抗SARS或防SARS。而現在各界關心之禽流感,因為傳染途徑與SARS相近,衛生署預期該類違規廣告,可能會捲土重來。

對於宣稱可抗禽流感之產品廣告,管理原則如下︰

  • 一、藥品及醫療器材於廣告宣稱可診斷或治療禽流感者,由衛生單位依藥事法處廣告託播廠商3到15萬元罰鍰。
  • 二、天珠等一般商品,其廣告宣稱可診斷或治療禽流感者,由衛生單位依藥事法處廣告託播廠商6到30萬元罰鍰,其標示醫療效能之物品沒入銷燬。
  • 三、食品廣告內容若宣稱可預防、治療禽流感者,依食品衛生管理法可處20萬至100萬元罰鍰,若宣稱可增強抵抗力、遠離禽流感者,依同法可處3萬至15萬元罰鍰,或依健康食品管理法,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並科100萬元以下罰金。
  • 四、空氣清淨機、空氣清淨噴霧等作用於環境之產品,宣稱「預防、殺死、抑制、遏阻、隔絕禽流感病毒」或「遠離禽流感」等效果,涉誇大不實者,則由各主管部會依適用法令處理︰
  • (一)一般商品標示誇大效能,由經濟部依商品標示法相關規定,處3到30萬元罰鍰。
  • (二)一般商品廣告為虛偽不實或引人錯誤之表示或表徵,由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依公平交易法相關規定,得限期命其停止、改正其行為或採取必要更正措施,並得處新台幣5萬元以上2,500萬元以下罰鍰。
  • (三)行政院新聞局同時依廣電法規權限,處罰刊登違反前述規定廣告之傳播業者。

衛生署已將宣稱抗禽流感之產品廣告列為稽查重點,並將於網際網路搜尋「禽流感」或「克流感」等關鍵之字眼,專案查緝此類違規廣告。同時,並請各拍賣網站將「克流感」列為禁止刊登之詞句,以保障民眾健康。另「克流感」係屬醫師處方藥品,須經由醫師診斷處方使用,為保障民眾用藥安全,及避免買到偽、禁或劣藥,籲請民眾勿由網路購買藥品。

政府呼籲切勿走私,全民防疫動起來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行政院海岸巡防署聯合發布

農委會防檢局、衛生署疾管局、海巡署表示,10月14日晚間海巡署緝獲巴拿馬籍貨輪自中國走私禽鳥、鼠類及陸龜等活動物,次日隨即全數撲殺銷燬,其中19 種禽鳥計1,037隻,經採樣送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檢測。該所以反轉錄聚合?鏈法(RT-PCR)及雞胚接種方式進行檢測,20日結果出來,顯示該批禽鳥呈禽流感H5N1陽性。由於該批走私動物已全數銷燬,及時阻斷禽流感之入侵。工作人員在查緝銷燬過程依標準程序均穿戴防護衣物,保護自身安全,並作自主健康管理,所有參與行動之相關人員,目前健康狀況皆良好,轄區衛生局及疾病管制局第三分局將持續進行追蹤。該貨輪船員共25人,其中24人已於10月16 日原船離境,另1人因涉嫌走私,目前留置於台中看守所,亦無出現禽流感相關症狀,並即日起預防性投藥。目前全球高病原性禽流感疫情正在延燒,防檢局已通令各分局加強輸入檢疫,且三個機關將持續共同加強走私查緝,同時再次鄭重呼籲全國民眾,為了自身健康及農業環境的安全,切勿走私動植物及其產品,以免一旦引入像高病原性禽流感這種重大人畜共通傳染病,將造成嚴重危險的後果。防檢局亦籲請民眾利用該局檢舉電話0800039131,或海巡署 118免付費服務電話,踴躍檢舉非法走私禽鳥,檢舉案件倘符合「檢舉走私進口動植物及其產品獎勵辦法」相關規定,將提供民眾檢舉獎金,每案最高檢舉獎金有新台幣360萬元。另民眾疫情通報及諮詢請撥服務專線: 1922 或 0800-024-582 諮詢。防檢局指出,歷年所查獲的走私動物及其產品數量龐大,今(94)年至9月底緝獲銷燬之動物產品達81.68公噸,動物有5,146隻,其中鳥隻計 5,070隻。雖然在過去所查獲之禽鳥及產品未曾檢測出禽流感病毒,但以本次緝獲禽鳥檢測出H5N1禽流感的事例來看,重要動物傳染病及人畜共通傳染病藉走私管道入侵之風險不斷昇高。

農委會防檢局、衛生署疾管局、海巡署再度表示,禽流感疫情刻正在歐亞蔓延,全國民眾必須提高警覺。我國規定禽流感疫區之禽鳥及其相關產品不得輸入,故特別呼籲全國民眾切勿任意自疫區攜帶動物或其產品入境,亦千萬不要走私,如經查獲違法者可能面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及罰金處分。同時再度呼籲全國民眾,防疫工作人人有責,為了自身健康及國家安全,請大家一起來拒絕購買來路不明之動物及其產品,並踴躍檢舉非法走私。

禽流感防制 - 十不五要

十不

  • 一、「不」靠近、接觸及餵食候鳥及ㄧ般禽鳥。
  • 二、「不」至禽流感流行地區參觀禽鳥的養殖或展示,不私自攜帶禽鳥入境。
  • 三、「不」讓飼養之禽鳥與其它不同類飼養禽鳥(雞、鴨)、家畜(豬)混居。
  • 四、「不」將飼養之禽鳥(鴿類)野放。
  • 五、「不」購買來路不明之禽鳥肉品。
  • 六、「不」碰觸、販售、購買及攝食罹病禽鳥。
  • 七、「不」隨意棄置病死禽鳥。
  • 八、「不」自行宰殺禽鳥。
  • 九、「不」生食禽鳥類製品(包括蛋類及相關產品)。
  • 十、「不」去擁擠和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五要

  • 一、「要」勤洗手:接觸禽鳥肉類及排泄物後,應以肥皂清潔雙手。
  • 二、「要」打「人流感疫苗」。
  • 三、「要」熟食:禽流感病毒不耐熱,56℃加熱3 小時、60℃加熱30 分鐘、100℃加熱1 分鐘即可殺滅,故雞肉、雞蛋均應熟食。
  • 四、「要」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充足睡眠和休息、減少壓力。
  • 五、「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每天量體溫,若發燒,應戴口罩立即就醫。

疫苗接種

流感疫苗建議施打對象

建議施打對象為平常人有較多機會感染流感及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高危險群,包括65歲以上老人、居住於安養等長期照護機構之受照顧者、罹患心肺疾病者、因慢性代謝疾病(糖尿病)、腎衰竭、血紅素病變、以及免疫不全(包括愛滋病毒帶原者)而需長期治療、追蹤或住院者、6個月大到18歲需接受長期阿斯匹靈治療者及易傳染流感給高危險群院所醫護等工作人員、慢性照護機構內之工作人員等。

另為避免人類流感病毒與禽流感病毒基因重組可能造成全世界大流行,國內專家亦建議雞、鴨、鵝、豬之養殖、屠宰、運輸、活體販賣等行業之工作人員接種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之安全性及副作用

流感疫苗是一種相當安全的不活化疫苗,接種後少數的人可能發生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發燒、倦怠的輕微反應,但一般均於接種後一、二天內恢復,嚴重的副作用則極少發生。

流感疫苗接種禁忌

已知對蛋之蛋白質(Egg-protein)或疫苗其他成份過敏者,不予接種。
年齡六個月以下者,不予接種
其他經醫師評估不適合接種者,不予接種。
過去注射曾經發生不良反應者。
發燒或急性疾病,宜予延後接種。
懷孕者是否接種由醫師評估。

流感疫苗接種時間

由於流感每年流行的病毒型別不一定相同,因此,每年均需接種一次。另因其免疫效果可能僅持續4~6個月,為使疫苗之保護效力能持續至隔年農曆春節前後及 2、3月之流感流行期,專家建議應於9月中旬以後施打,但應儘量於10月底前完成接種,以預防流感流行季之感染及避免因SARS可能的捲土重來,衝擊接種作業。

流感疫苗接種後注意事項

接種後如有持續發燒、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昏、心跳加速等及其他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以電話通報當地衛生局或疾病管制局。

完成疫苗接種後,雖可降低感染流感的機率,但仍有可能罹患流感,民眾還需注重保健,維護身體健康。

接種流感疫苗後48小時內約有1-2%可能有發燒反應,應提供醫師以為診斷之參考,接種48小時以後的發燒症狀,應提醒醫師,可能另有感染或其他發燒原因,但也不能因此排除感染流感的可能。

相關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