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熱,走在路上不到幾分鐘就汗流浹背,小心踏入熱傷害陷阱!中暑症狀有哪些?如何知道自己中暑了?營養師在這篇專欄分享中暑症狀,也分享中暑喝什麼、中暑吃什麼!
文章目錄
人類正常的體溫約在36度-37度,主要依靠腦幹中的下視丘中的體溫調節中樞來維持人體溫度的恆定。
人在高溫環境下,體內體溫節異常,就可能出現熱傷害,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常見的熱傷害包含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和中暑,其中以中暑為最需要小心的症狀。
中暑是指由於身體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下,無法有效散熱而引起的一種症狀。當我們暴露在高溫環境中時,我們的身體會開始出汗以維持體溫平衡。通過汗液蒸發,我們的身體可以散熱。
然而,當熱量產生得過快或身體無法有效散熱時,體溫升高就會導致中暑的發生。
📎推薦閱讀:營養師解析⟫脫水症狀有哪些?各年齡每日喝水量、喝水時間建議一次看!
中暑的危險因子有很多種,大致上可以歸類成以下6種,透過避免暴露這些危險因子,可以有效預防中暑:
📎推薦閱讀:營養師解析⟫一天要喝多少水?喝水量計算公式大解析
中暑症狀會依據個人體質或嚴重程度而定,不見得每個人都會發生以下問題,但如果有滿足危險因子,且又有以下症狀,可以懷疑是不是中暑了!
鉀可幫助身體排鈉,順便也一起幫助利尿排汗,達到散熱的功效
國人的鉀離子普遍攝取不足,建議可多吃高鉀食材,如莧菜、空心菜、奇異果、香蕉等,但腎臟病患者若有需要限鉀,需聽從醫生或營養師只是進行飲食上控制
熱中暑可能會造成身體組織缺血,腸道黏膜受損及通透性增加,從而導致腸道菌進入到體內而發生敗血症,因此中暑後可以補充適當的碳水化合物,如稀飯、葡萄糖液等,有助於維持腸道黏膜的健康,以增加人體於中暑後的保護力。
但營養師也提醒,高劑量的碳水化合物,如凝膠、能量棒、高滲透壓飲料,可能導致腹瀉加重脫水情形!
蔬果中富含的抗氧化劑(槲皮素/薑黃素/維生素C)有助於防止細胞損傷,並有助於身體抗發炎,而其中黑醋栗的萃取物便有發現可維持熱中暑後的腸道通透性。
嚴重時可補充麩醯胺酸有助於增加熱休克蛋白(熱休克蛋白減少為中暑原因)及維護腸黏膜健康。
補充水分能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排汗降溫,建議每日需喝足1,500 c.c水,可事實喝冷開水幫助降溫,但切勿一次大口飲水,建議分次小口喝,以避免電解質不平衡。
中暑並未有太嚴格的飲食限制,而且會加劇症狀的食物,如:辛辣物,應該不會在此時攝取,所以不需要過度限制飲食,只要注意補充電解質與水分即可。
但處於易中暑場域或中暑後,不建議攝取含有薄荷醇、無糖口香糖,因為這些商品會讓人產生清涼感,但實際上並未消除人體的熱能,會讓人容易誤判狀態而更容易中暑。
本篇專欄整理了預防中暑及中暑後飲食的注意事項。當然,仍有許多消暑的食物,但最重要的原則依然是要適時補充水分、電解質、均衡吃三餐和每日攝取五蔬果等。
總之,在炎熱的夏天,保護自己和孩子免受中暑的傷害是我們的責任。謹記這些飲食上的注意事項,讓我們遠離中暑的危險,享受健康舒適的夏日!
圖/好食課 團隊
文/楊筑鈞 營養師
出處來源:好食課https://views.learneating.com/clinical-nutrition/heat-stroke-prevention/
電話:03-4227151#57270、03-2804814
傳真:03-4272405
Email:ncu7270@ncu.edu.tw
地址:320 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 300 號 中正圖書館 1 樓
瀏覽人次:0